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 通讯员 邓明亮)11月5日,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主办的“‘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第六期)”论坛成功举行。论坛聚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学习心得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书华、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规划中心主任钟晟等出席论坛并作专题交流。论坛主会场由吴传清主持,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泉,综合办公室主任陈秀红、学术服务办公室主任王兴文等参加论坛讨论。3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会议平台参加论坛。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
钟书华聚焦“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刻理解、奋力践行科技发展新理念》为题作主题交流。钟书华表示,建议稿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党关于科技发展的新论述,也是“十四五”期间应秉承、践行的国家科技发展新理念。钟书华说,“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科技自强自立,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要坚持“四个面向”,引领科技发展方向。
吴传清聚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十四五”时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主旨交流。吴传清结合“十四五”时期“六新”主要目标,2035的“九大”远景目标,从巩固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均衡/协调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养老产业,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等15个具体方面出发,对规划建议稿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尹礼汇聚焦“‘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尹礼汇说,相较于“十三五”发展目标,“十四五”发展目标按照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目标要求,更加注重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发挥国内市场作用、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青年学者薄立明聚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认识与实践》为题作主旨交流。薄立明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相关内容,从技术框架任务、三区三线解析、三调三线辨析等方面详细讲解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实践和思考。
更加强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青年学者夏晶晶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总体决策部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夏晶晶表示,“十四五”时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要推动绿色发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促进区域协作,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要推进城乡共治,统筹推进城镇绿色发展和乡村绿色振兴;要加强空间管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分类精准管制;要实施重点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钟晟聚焦“提高文化软实力”,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主旨交流。他认为,相较“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本次建议文稿对文化建设内容的表述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是重点强调“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建设上升至引领全局地位;二是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具体明确,形成社会文明、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三是对文化产业空前重视,文化产业首次出现在一级标题,首次提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四是面向“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文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强化。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是统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高度融合。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邓明亮聚焦“提高社会建设现代化水平”。他认为,“十四五”时期,提高社会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思路和策略,面临新起点、新思路和新策略。邓明亮从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形势、社会建设现代化面临新挑战、提高社会建设现代化水平新要求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如何提高社会建设现代化水平。他表示,对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建议,“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议呈现“六个特点”,具体表现为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更加注重人民健康、将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突出强调数字化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强调基层社会治理。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孟晓倩聚焦“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题,在交流中表示,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能够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发展新动能,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孟晓倩认为,与“十三五”相比,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加强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强调要合理控制特大城市规模,适当培育多个中心;强化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更加强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